banner
Atlas

Atlas

co-Founder of @RSS3 @Crossbell/dDAO member We shall meet in the place with no darkness. 我们终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重新定義出版:鏡子不夠,我們仍需探索

Mirror 在實現重新定義出版的願景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我們想要更進一步。

通過委派簽名,Mirror 能夠提供流暢的用戶體驗和數據驗證;通過存儲用戶在 Arweave 上發布的內容,這使得文章可以公開訪問;通過引入收集機制,用戶能夠在區塊鏈上獲利他們的內容;通過燃燒 $WRITE 代幣,它幫助用戶獲得 ENS 和在 Mirror 上的子域名…… 這些設計確實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並給了我們很多關於如何構建 Web3 原生應用的靈感。然而,在最近閱讀了 Mirror 的 這個公告 後,我感覺一些夢想正在破滅。

今天的 Mirror 確實實現了 “分享能催化 Web3 社區的想法” 的目標,但它逐漸偏離了最初的 “重新定義出版” 的夢想。我們曾經認為 Mirror 將用加密技術重新定義整個出版行業,但現在,它僅僅是一個我們討論 Web3 的寫作平台。我們不能對這些變化視而不見,因為我們可以,也應該更進一步。

關於插件#

Web3 最美好的願景之一是內容創作者將與他們的粉絲建立直接的分發渠道,從用戶的認可中獲利,而不是來自廣告商。插件,自然適合靈活性和模塊化,如眾籌、版本和分割,應該更接近這一願景以及 Web3 的可組合性理想。這是 Mirror 社區為數不多的 開源部分 之一。而現在這些都消失了。

關於 Web3 訂閱#

談到可組合性 —— 長期以來,Mirror 將訂閱機制的選擇留給內容創作者和第三方服務。例如,在 2022 年 6 月,我做了這樣的截圖
配置訂閱 URL

創作者有權選擇和擁有自己的分發渠道,這對於 Web3 原生應用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實踐。然而,這些在 Mirror 提出他們的 Web3 訂閱 後都消失了。

連接電子郵件

現在,建立自己的分發渠道同時仍在 Mirror 上發布變得極其困難,因為這個 Web3 訂閱本質上是由 Mirror 擁有的。是的,這就是本質 —— 使用錢包進行身份驗證與 Web3 無關。用戶似乎是用他們的錢包進行身份驗證,但所有與訂閱相關的信息仍然存儲在 Mirror 的集中伺服器上。最終決定誰可以分發的權力仍然在 Mirror 手中,其他人無法監督。

此外,內容創作者並不 “擁有” 他們的訂閱者,只因為訂閱的名稱中有 “Web3”,或因為用戶需要用加密錢包簽名。換句話說,在 Web3 訂閱中,Mirror 不僅壟斷了分發渠道,還壟斷了社交圖譜。

再回到訂閱本身。訂閱幾乎是互聯網上最早的信息分發機制。顯然,它可以通過填寫電子郵件地址來實現,這甚至更簡單、更優雅。但現在,它強制用戶將他們的電子郵件與錢包綁定。這與許多 Web2 產品的邏輯相似,這些產品要求用戶進行許多不必要但強制的登錄才能使用應用程序的一些功能。當然,在加密的世界中,我們幾乎可以以零成本生成一對新的密鑰,但這種設計在一般上與 Web3 的開放理想相悖。

關於內容#

儘管 Mirror “聲稱” 內容創作者發布的內容存儲在去中心化的平台上,但如下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用戶的圖片仍然托管在 Mirror 的伺服器上。這基本上意味著全面的閱讀體驗仍然非常依賴於 Mirror 自身服務的可用性。

集中式托管圖片

除此之外,為了優化用戶的發布體驗,它對現有的 Markdown 規範引入了許多擴展。例如,鏈接預覽和視頻等組件直接從 Markdown 的嵌套圖片擴展而來。當然,通過使用 Markdown 並將內容存儲在 Arweave 上,Mirror 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不依賴於 Mirror 本身的閱讀體驗的可能性,但沒有相應的開源前端解析工具的自定義非共識 Markdown 語法仍然導致渲染依賴於 Mirror.xyz 的前端可用性。

鏈接預覽

視頻嵌入

關於所有權#

雖然我在這裡有關於數據所有權的部分,但 Mirror 從未聲稱它實現了數據所有權。由於有關 Web3、去中心化和所有權的觀念總是一起討論,所以我提到這一點只是為了澄清 Mirror 所做的與數據所有權無關。

首先,Arweave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存儲平台,內容無法編輯,因此 Arweave 上的內容只有著作權,而沒有所有權。所有權需要一些財務屬性。本質上,Mirror 只是對文章內容在去中心化存儲上的備份。

除此之外,初始化幫助用戶將內容備份到 Arweave 的交易的是 Mirror,而不是用戶自己。雖然這不影響內容上鏈,但它使得用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 Mirror 服務的可用性和穩定性。特別是考慮到 Mirror 並未開源他們的後端 —— 用戶沒有自我托管的選擇或其他服務提供商可供選擇。

所以事實上,用戶並沒有自由發布的權力,也不擁有他們發布的內容。

結語#

重讀 Mirror 團隊的 最初博客,我們仍然能感受到他們對 Web3 生態系統的願景和雄心。然而,可能由於用戶數據分析或來自投資者的壓力,Mirror 選擇了今天的做法。作為一名初創公司的創始人,我從產品決策的角度很好地理解這一點。但我仍然對生態系統中發生的事情感到非常遺憾,包括最近的龍捲風現金制裁。或多或少,我們以理想加入 Web3,但現在似乎 Web3 的理想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 —— 整個生態系統就像被扇了一巴掌。我不想看到的是,在被扇了一巴掌之後,大家仍然在努力轉移敘事,像皇帝的新衣一樣行動。我不得不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 我認為我們應該能做得更好。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