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圍繞著所謂 Web3 發表言論的時候,我總是心裡犯嘀咕,“等等,你說的 Web3 是什麼”。之所以會這麼問,因為這個詞語實在有太多的含混不清。
Web3 的一萬種解釋#
我儘量簡短的解釋一下這個詞的含義有多麼含混不清。Web3 是一個出現了很久的概念,但是最早的時候這個詞語主流的含義還是指通過自然語言處理,VR/AR,人機交互等技術構建起的一個非常酷炫的下一代網絡,比如這個視頻。哦對,那時還叫 Web 3.0。而 2023 年的今天,更廣為人知的 Web3/Web3.0 的概念是 2014 年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Gavin Wood 提出的,大致含義是以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為基礎,建立的一個可讀可寫可擁有的去中心化網絡。
這裡可能還得稍微區分一下 Web3 和 Web3.0,也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大概是為了說著更順嘴,慢慢地人們把 Web3.0 喊作 Web3。但是仍然我們看到現在還是會有人堅持用 Web3.0 這個詞,看起來好像大家說的都是 Web3,但我敢說這類人大部分都是對所謂的 Web3 現狀不滿的...... 比如 Tim Berners-Lee:https://www.cnbc.com/2022/11/04/web-inventor-tim-berners-lee-wants-us-to-ignore-web3.html 。但就算回到 Web3 這個詞,大家也都是 “各懷鬼胎”。張三說不去中心化不能算 Web3,李四說有 token 有流動性就是 Web3,王五說自己做的服務 DeFi 的中心化信息聚合平台也是 Web3......
總之 Web3 這個詞承載了太多太多的含義,想投機的想革命的在這個時間點大家恰好走到了一起,但在這篇文章我還是會想用這個詞語,我不想用一個別的什麼詞語,一方面是因為我不想割席,不管怎麼說,Web2 的中心化之惡和 Web3 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理想能夠被更多的人知道,是這個行業所有的人產生的影響,並且我相信倉廪足而後知禮儀的道理,在時間最終讓底層這些不同的概念完全變得清楚而分離之前,我都會認同我在做的事情是屬於 Web3;另一方面,直白來說 Web3 現在還是比較火的概念,我希望我的聲音能蹭上這份熱度。
我眼中的 Web3 是關乎權力與革命的 Web3#
那麼回到故事的開始,最初的我看到的 Web3 是什麼?隨著更深入的參與到行業中,我對一個更好的互聯網,更好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方式的理解與想象每天都在不斷地拓展和更新,但是在這篇文章我想回顧的是,最初的最初究竟是因為我從 Web3 中看到了什麼,究竟我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我義無反顧跳進這個兔子洞?
在今天回顧這個問題是有意義的,因為這個世界每天有太多的謊言,太多我分不清真假或者自己也快要相信了的謊言。而回想起最初的激情,我才可以獲得支撐與力量繼續走下去。
那麼什麼是 Web3?於我而言 Web3 是權力更加分散的一場互聯網革命,甚至不局限於互聯網,而更關乎權力 —— 鑄幣權,話語權,定價權,管轄權,遊戲規則的制定權等等。比特幣的發明是這場革命發起衝鋒的號角。一個不依賴金融機構的電子支付系統,正是在打破之前由金融機構壟斷的鑄幣權。而鑄幣權的背後是一個社會的經濟基礎,所以從比特幣身上,我看到的絕不止是技術的變革和互聯網革命,而是更自治組織的可能性與更加激動人心的社會革命。
從每天的 “小事” 上來說,每天打開社交媒體,被推薦的信息都是 “他們” 覺得我應該需要看的,這是遊戲規則制定權的不對稱;從更大的層面來講,從小在一個極權國家長大,我時常會有 “憑什麼一群人要遵守另一群人獨裁而武斷的決策,甚至最後還要為其後果買單” 的憤慨,這是話語權的不對稱。而從 Web3 中我看到了從基礎設施上這一切可以被改變的可能。是的,基礎設施。經濟和信息都是一個社會 / 組織的基礎設施,而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建造更好世界的積木,我們應該去積極的探索如何使用好他們。這正是最初指引我跳進兔子洞的原因。
這裡我提出的關於權力的理解和我們常提到 Web3 “可讀可寫可擁有” 的概念本質上也是一致的。“可擁有” 並不是世界上從此有了一種方法人們可以擁有數據了,而是現在起從垄斷的大機構擁有我們的數據變成了我們每個人可以擁有自己的數據。而這也正是話語權和定價權變得更加分散的開端。
Web3 是否一定要有 token?#
另外我經常會聽的討論是,是不是一定要有 token 才是 Web3?我認為是的。權力體系是有層級的,而經濟的權力通常來講都是更底層的權力。只有掌握了經濟的權力,話語權定價權等等其他的權力才有可能被擁有。而經濟體系當然要依賴 token 構建。而更精彩的是,隨著 ERC20 標準的推廣,鑄幣權被完全地去中心化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 token,任何有價值的行為只要可以映射在鏈上都可以用 token 捕獲。經濟體系的含義在 Web3 的語境裡被大大地拓寬了,現在也許把 “經濟體系” 稱之為 “價值流通體系” 更合適。而相比傳統的經濟體系,一個覆蓋面更廣的價值流通體系也反過來為更上層的權力分散提供了更加堅韌的基礎。
關於 Web3 在價值流通方面的變革這一點,實際上也並不是我在最開始就意識到了的,而是後來隨著理解變得更豐富,從權力的結構之外我也更多地看到了其 “資產” 的一面,而與此同時我也認識到通常這兩者是耦合的 ——“擁有” 是一種權力,但也是一種資產的體現。
今天的 Web3 也正因為其資產屬性的一面而吸引了太多的資本進入,因而有大量不符合實際的預期,即產生了大量的泡沫。但這權力與價值的耦合是世界運轉的規律,我們不可能將其分開,我們需要尊重這個規則。
我知道泡沫的消亡是一個並不舒服的階段,是一個艱難的階段,所以我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自己能夠從故事的開始獲得走過這個艱難階段的力量,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每個對 Web3 有理想的讀者,能夠想起來自己的故事的開始並從中獲得力量。
面包會有的。我們終將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遇。
硬廣:2021 年我遇見了其他四位志同道合的合夥人 @joshua, @anniiii, @diygod, @hey ,我們怀著對當下互聯網信息分發被垄斷的現狀的不滿,開始做 RSS3;2022 年我們不滿足於信息分發的腳步,秉持著 liberate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的理想我們繼續探索所有權與社交領域,開始了新的項目 —— Crossbell。如我上文所述,從 Web3 里我看到的是社會變革的希望,而社交作為社會的基石,我們絕對不應該妥協,不應該用一些別的什麼概念來含混 Web3 的含義,然後欺騙自己不去面對困難的事情。
最後歡迎任何有志於在去中心化社交方面探索的個人或團隊或項目找我聊天,也歡迎合作。當然,不合作也沒關係,凜冬的寒夜裡我們能看到彼此就已經足夠了:)